受益于旗下新智造、新材料等产业效益提升,万马股份(002276)再度超额完成全年生产经营目标,去年营收逼近150亿元。
4月17日晚,万马股份发布2022年度报告。公司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146.7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9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1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1.44%;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48元(含税)。
(资料图片)
对于业绩增长原因,万马股份表示,公司抢抓行业机遇,积极开拓市场,主营业务发出量价齐升,销售额实现稳定增长。同时,公司加快数字化智能工厂建设,深化精益管理提质增效,经营业绩同比实现大幅增长。
景气高增催化盈利释放
2022年,国家电网公司年度电网投资计划首次突破5000亿元,同比增长6%。根据国家电网最新计划,2023年将继续加大投资,预计电网投资将超过5200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电网投资高位运行,带动电线电缆需求增长。万马股份作为国内拥有成熟线缆产业链的“综合线缆供应商”,业绩持续受益。
年报显示,2022年度,公司电力产品产销两旺、量利齐升,实现营业收入85.03亿元,同比增长10.28%;通信线缆板块,2022年销售规模同比增长22.39%,公司已基本实现由同轴电缆向安防数据缆转型的目标,销售发出突破4.18亿元,共同为全年业绩高速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记者注意到,行业高景气背景下,推进电缆材料国产化,强化自身产业链,成为当前电线电缆行业的主旋律,万马股份亦是马不停蹄,2022年研发投入增长29.32%,达到6.12亿元。
经过长期的深耕研发,目前万马股份已逐步掌握了信息化先进制造业的核心技术,打破工业机器人国际主要线缆供货商的垄断地位,推动上游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进程。
2022年,公司工业智能装备线缆更是跑出加速度,销售额同比增长116%。期间,多个重点项目取得新进展。工业机器人应用线缆逐步从互联集成线缆拓展至本体线缆和线束,并实现批量交付;拖链动态线缆实现进口替代,并形成万马标品;新能源精密设备制造用线缆线束,生产规模持续扩大;公司成功实现从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向终端主机厂综合服务商的转变。未来,公司有望将凭借技术领先、客户储备等优势抢占市场份额,打开广阔国产替代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在专特线缆领域也迎来新突破。2022年10月,公司与中国石油集团下属企业达成两年战略合作,成功中标石油、天然气勘探和钻采设备用海上石油平台软电缆项目,为公司在海洋领域探索添砖加瓦。
据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万马专缆自主研发的海上石油平台用软电缆,具备耐盐耐腐蚀、抗干扰、柔软性好等特性,该产品可完全实现国产替代。此次合作,彰显公司产品综合实力的同时,也为公司在海洋领域的产品业务开拓加速做好铺垫和准备。
高分子产能释放助力业绩兑现
立足线缆主业,万马股份持续拓展新材料版图。目前,万马高分子已发展成为国内电线电缆领域领先的新材料企业,具备较强的核心竞争力。
年报显示,公司化学交联、硅烷交联绝缘料国内市占率稳居行业第一,屏蔽料、低烟无卤电缆料、PVC电缆料在行业前三。公司自主研发的“超高压电缆(220kV)超净XLPE绝缘料”通过了国家级新产品鉴定,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在南方电网公司的示范工程中投入运行并批量上市。
2022年,公司半导屏蔽料及PVC材料等产品产销火热,供不应求,公司持续深化高分子产业布局,已经完成临安、湖州、成都、清远四大生产基地建设。其中,湖州智能工厂已全面建成投产,最受市场关注的超高压二期项目全线贯通顺利进入试生产阶段。
随着新增产能逐步释放,产品结构不断优化,高分子材料业务盈利能力显著增强。2022年,新材料板块实现营业收入46.54亿元,同比增长23.55%,收入占比达到31.71%。此外,国际业务连续三年实现两位数高速增长,国内外业务共振下,公司成长空间进一步打开。
日前,公司在接待机构投资者调研时表示,超高压二期项目预计上半年可以达产,市场份额或将进一步提升。今年有望将超高压绝缘料产能翻倍提升至4万吨/年,电缆用高分子材料总产能提升至60万吨/年。
据悉,超高压绝缘料具有高毛利特性,从年报可以窥见,产品结构的优化对于高分子材料板块毛利率的推动作用已经初显成效。2022年,该业务毛利率提升2.61个百分点,达到15.42%。可以预见,伴随超高压二期项目全面投产,将提升公司盈利质量,助力业绩再上新台阶。
中金公司也指出,超高压二期2万吨项目达产或将进一步支撑超高压料放量,有望持续带动盈利提升。中长期看,城市高压架空线入地趋势明显,110kV等级以上的超高压料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充电桩业务盈利拐点在即
2022年,万马股份在顺利完成主要经营目标的同时,依托先发优势,不断深入布局新能源行业,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蓄力。
报告期内,公司充电业务稳健经营,万马新能源充电设备对外销售发出同比增长39.13%,业务有望进入收获期。具体来看,公司实现充电量4.23亿度,保持连续增长;根据充促盟公开数据,截至2022年12月,公共充电桩保有量为26484根,充电站保有量为2320座。
随着业务模式的不断迭代更新,公司运营效率同步提升。在自营场站中,北京东大停车场充电站、广州番禺石基站、番禺江南创意园站年充电量位居自营站充电量前三强,年均充电量均达到420万度以上;河南开封北站、成都军安卫士花园站、大丰客运站等三个场站,日均充电时长均超过6小时,充电使用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消息面上,2月3日,工信部、交通运输部等八部门发布《关于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的通知》,试点期为2023—2025年。目标提出试点领域新增及更新公共领域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达到80%,新增公共充电桩(标准桩)与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数量(标准车)比例力争达到1:1。
而根据充电联盟数据,截至2022年末,国内新能源充电桩车比为1:2.5,距离1:1的目标仍有差距,充电桩建设仍有较大的建设空间。安信证券称,2022年,中国充电桩规模达231亿元,预计到2025年,充电桩规模将达到455亿元。
业内人士分析称,重磅利好政策落地推动充电桩建设“提档加速”,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提升,充电桩利用率将随之提升,具备高效运营效率的充电桩企业或将率先实现盈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