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电影《长空之王》
——性命加使命,才是中国军人的生命
文丨杨金
【资料图】
五一期间播出的主旋律商业大片《长空之王》,讲述了一群年轻试飞员在国家危急时刻,为实现新型战机的突破,不惧生死,勇敢飞向蓝天的故事,彰显了中国军人的使命和担当。据悉,《长空之王》改编自作家张子影的报告文学作品《试飞英雄》,《试飞英雄》记录了中国试飞史上29位牺牲和数十位立功的英雄试飞员的真实故事。
题材新颖,叙事角度独特
《长空之王》是中国第一部致敬空军试飞员的励志电影。全片围绕新时代空军试飞员的成长经历展开,在不断挑战战机和自我极限中化险为夷、攻克一个个难关……既展现了试飞员的不屈精神和无私奉献,也展现了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和进步。
电影的主人公试飞员,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鲜为公众所知。试飞员是专门对新型号飞机进行测验的专门人员,任何一款新型号飞机的定型,都需要试飞员们一次次对飞机的安全边界和极限状态进行测试和改进。所以,为了检测出飞机的各种数据,试飞员必须驾驶飞机经历各种最极端情境的考验。然而,飞机面临的极端复杂的情境会给试飞员带来很大风险,比如片中发动机失火战机失控下坠,烈火中战机烧焦到只剩残骸,试飞员被降落伞高速拖拽无法脱身……可以说,试飞员是在以自己的生命给飞机做实验,是“刀尖上的舞者”。
该片叙事方式很独特,以一场海上空战引入我们的技术危机为切入点,干净利落地交代了贯穿作品最坚实有力的主线。影片一开张就展示了一个画面:“这里是中国空军,你已进入我管辖海域。”原来是两架外国战机突然闯入我方领空,依仗领先的性能,不断进行挑衅。尽管我们及时派出战机拦截,但因为性能差距实在太大,只能眼睁睁看着敌人轻松逃脱。该片采用的是线性结构的叙事方式,没有过多的支线和花哨的手法,以人物推动故事的创作方式,聚焦张挺和雷宇两位试飞员亦师亦友的关系,由小见大,通过一些事件来见证雷宇成长的同时,串联起三次重要的试飞任务,剧情紧凑不拖沓,而且层层递进,让观众跟随主角一起经历高潮迭起的过程,让观众有很强代入感。
情感表达到位,价值观充满正能量
作为主旋律影片,《长空之王》中没有苦大仇深口号式的台词,但是处处彰显了每一位试飞员、科研人员的家国情怀,表达了他们对国家和民族的奉献担当勇气以及对家人和祖国深沉的爱。
“谁的命不是命啊?都是爹生娘养的,金贵着呢,但我们是军人。作为军人,性命加使命,才是我们的生命。”说出这话的张挺,在影片结局中用自己的生命践行了自己的誓言:最后一次试飞中,雷宇和张挺遭遇了意外,飞机失控坠落。张挺为保护雷宇,将唯一的一个弹射座椅留给了他,自己则义无反顾驾驶飞机冲向无人区。雷宇成功弹射出去后,发现张挺没有一起弹出。当他眼睁睁看着张挺驾驶飞机撞向地面爆炸成火球,悲痛欲绝之情无以言表。这个结局也充分体现了试飞员们是以自己生命为赌注去夺取极限数据,他们是国家航空工业的先驱者和开拓者,是真正的英雄。
其实,张挺本来是有活命机会的,但是他多次拒绝跳伞:第一次是因为“在城市上空”,第二次是因为“飞机上还有一枚导弹”;第三次是“下面还有大片民房”,而且觉得“马上就要到无人区了”;第四次已经到了无人区,可是已经没有机会了——这是一个军人对国家对民族深沉的情感和爱。
事实上,很多试飞员为了保全试飞数据,宁愿牺牲也坚决不跳伞。有人认为,张挺是有原型的:海军飞行员张超,在驾驶歼击机训练时突然失控,为了尽可能保全战机,他错过了最佳跳伞时机,牺牲时年仅29岁;飞行员李剑英,驾驶的歼击机执行空中巡逻任务,从飞机遭遇群鸟撞击到迫降一共16秒,为确保群众的安全,最终选择牺牲自己,而附近居民无一人受伤。据统计,70年来,我国空军试飞员成功试飞了180多个型号,2.2万多架国产飞机。这些闪亮的数据背后,隐藏着32位优秀试飞员的宝贵生命。
精彩的视听语言带给观众一场视觉盛宴
《长空之王》拍摄过程得到了空军部门的鼎力支持,整部影片在嘉峪关和阆良两个空军基地封闭拍摄,多款中国尖端机型真机“参演”电影,让观众充分目睹大国重器的高颜值和战斗力。
影片在空中战斗场面的拍摄上采用了实物拍摄和特效合成的方式,呈现了极具冲击力和真实感的画面。片中的远景大场面既展现了西北辽阔的壮美景色,又营造了紧张的气氛,规避了电脑特效带来的不真实的动画感。如飞机在高速飞行中遇到各种危机:发动机失火、鸟群撞击、敌机追击等,都让观众感受到了试飞员的紧张和刺激。特别是影片中出现的歼20战斗机,不仅展示了其先进的外形和性能,还让观众看到了其独特的隐身能力和超音速突防能力。这些场面在大银幕上观看,无疑是一种视觉享受。
影片中的音效对于视听效果的呈现恰到好处,特别是飞机划破雪山和突然加速度拉满时的音爆,甚至让人感受到心脏突然大跳一下的感觉。再结合画面,整个大屏幕呈现出来的第一视角,给人的感觉真的有一种坐在驾驶舱里的错觉,而万米高空之下的沙漠、山谷等壮观景象,瞬间能让人肾上腺飙升。
当然,作为一部艺术片,有些视觉效果的呈现与实际存在出入,我们不能用专业的飞行教材的标准去要求,需要观众加以理解。比如:片中一个场景,讲述的是我军战斗机在被敌机击伤后,带伤迫降。拍摄过程中,导演要求飞机在着陆的时候不断摇晃机翼,表现出此时飞机难以操控。但是在实际飞行中,当飞机出现故障迫降的时候,对飞行员心理素质、飞行条件的判断和操控技术都有很高的要求,成败与否只是在于对飞机下划线高低、速度大小的分毫之间。但是让飞机晃来晃去可以追求更好的视觉效果,如此才能比真实的操作更扣人心弦。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