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陕西消息(记者 柳洪华):以文物为匙,解“何以中国”之问。7月9日至11日,来自巴基斯坦、罗马尼亚、墨西哥、尼加拉瓜、泰国、突尼斯、越南、缅甸等国家的“打卡中国——你好,陕西!”参访团,走进陕西考古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中国青铜器博物院等文物殿堂,透过文物看文明,穿越历史看中国。
【资料图】
“打卡中国——你好,陕西!”参访团参观中国青铜器博物院 摄影 张雨晨
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
在西周早期著名礼器何尊的器内底部,122字铭文中“藏着”一句“宅兹中国”,这是已发现的“中国”二字的最早文字记录。
溯古言今,“中国”二字与何尊熠熠同辉、文脉关联三千年,其内涵从最初的方位区划“天下之中”不断演变、发展、扩充,融汇于中华文明的浩荡洪流,成为世界窥见“国名”源头、了解“何以中国”的文字之始。
青铜器文物上的段段铭文,勾勒出周秦历史的模样,记述着周秦文明的演变,用“何以周秦”作答“何以中国”。
何尊 摄影 柳洪华
从地下到地上、从荒野到馆藏,文物所经历的考古历程,正是中华文明的石破天惊。
1974年3月,沉睡于地下2000多年的秦兵马俑被发现。此后,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俑,成为中国的又一象征。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三个俑坑全部发掘可出土陶俑、陶马近8000件。“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这些中国古人犹如一张张“精准画像”,用“千人千面”的风采印证着中华文明的独特,也让世界看到了创造文明的“中国面孔”。
秦始皇帝陵兵马俑 摄影 张雨晨
出秦入唐,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的何家村遗宝展厅,众多文物的背后都包蕴着文明交流的精彩故事。
比如骨咄玉带銙,骨咄即珂咄骨,是中亚的一个小国,位于今塔吉克斯坦和阿富汗之间,史籍记载其与唐王朝交往密切;再如鎏金仕女狩猎纹八瓣银杯,杯内底的魔蝎、指鋬上的鹿、外壁的仕女及狩猎的男子,充分说明了这是一件融合东西方文化艺术的佳作。
这些从未停止诉说的文物,无不证明了文明从来不是对立的。在宏阔广大的空间和深邃悠远的时间中,让中华文明孕育出“和而不同”“协和万邦”等文明基因,也让人类文明在交流中互鉴、在互鉴中发展。
镶金兽首玛瑙杯 摄影 柳洪华
唯有潜入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方能找到“何以中国”的答案。
2022年开馆的陕西考古博物馆,系统梳理了自建国以来陕西考古的发展历程,用考古学科发展史和考古学理论、成果解读、文保理念和技术,来解剖五千年多年文明史的模样。
打开陕西考古博物馆的大门,灿烂夺目的历史文明映照着飞速发展的现代崛起,这大抵就是“何以中国”之要津。
“打卡中国——你好,陕西!”参访团参观陕西考古博物馆摄影 张雨晨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从“宅兹中国”到“何以中国”,煌煌千年的史歌,永不沉默的文物以“盛世中华”见证者之名,恪守中国立场,超越中国局限,向世界讲述“何以中国”。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