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相关资料图)
7月以来,利率中枢先下后上,再小幅下行,流动性宽松,而稳增长政策预期升温,使得曲线趋于陡峭。当前经济尚处于复苏早期阶段,债券仍处于牛市阶段,不过市场也开始关注地产和财政政策。
短期内影响债市的重要因素。一是地产政策,关注一线城市的政策力度,更重要的是政策落地后的效果。
二是市场风险偏好提振,短期股债“跷跷板”对债市情绪或有冲击,但中期视角债市仍将回到经济基本面。类似2016-2017、2020-2021的经济复苏期持续时间长,股债跷跷板延续的时间也相应较久。而2019年1-4月、2022年11月-2023年4月经济出现脉冲式反弹,股债跷跷板持续的时间也较短。因而市场风险偏好对债市的影响,拉长到季度维度,更多是依附于经济基本面。
三是流动性,作为季中月,8月既非缴税大月,也没有跨季压力,历史上资金利率中枢略低于7月,但8月资金利率往往阶梯式上行。影响8月中下旬的流动性的因素,其一是地方债发行。假设新增专项债剩余额度中的80%在8、9月平摊发行,则对应8、9月地方新增专项债发行额将超过一季度各月的平均值。其二是信贷投放。8月相对7月,信贷投放量往往略高,关注政策是否发力加快信贷投放。
后续重点关注三条线索的边际变化,一是地产等政策落地情况。二是工业品价格上涨是否持续。三是信贷投放、地方债发行节奏等因素,是否给流动性带来短暂冲击。
在结构性复苏预期尚未扭转之前,债市的走势也未出现根本扭转。往后看,短期内,经济基本面仍处于结构性复苏中,市场的关注点在于政策,或同时存在降息降准以及地产政策冲击的两大主流声音,利多利空叠加,在此背景下, 久期可以考虑保持中性,2.7%可能是短期内10年国债的上方压力线。
总体而言,逢高配置或是更优选择,可考虑哑铃策略。地方债加快发行的背景下,8-9月政府债净发行规模或均接近1万亿元,供给压力边际上升。叠加政策预期升温,配置窗口期可能被拉长。结合流动性维持合理充裕,短端利率有望保持较低位,长端逢高配置博弈货币宽松加码。
风险提示。货币政策超预期调整。流动性超预期变化等。
1
回顾:流动性宽松、而政策预期升温
7月短端利率下行,中长端利率多小幅上行。7月末相对6月末,1年国开债下行6bp,而3年、5年分别上行2bp、5bp,10年国开债下行1bp。国债方面,1年期限下行6bp,3年和5年均上行3bp,10年国债小幅上行2bp。8月初以来,流动性进一步转松,收益率曲线整体小幅下移。
7月以来,债券市场的两条线索,一是资金利率中枢继续下行,带动短端利率小幅下行。二是政治局会议表述超出市场预期,市场对地产政策预期升温,长端利率在7月下旬出现阶段上行。利率曲线趋于陡峭化。市场为接下来政策进行提前定价,但从近期10年国债和MLF的利差来看,对政策的预期仍较为温和。
资金利率中枢下行:R007再度降至2%以下。7月R007平均值1.98%,较6月回落21bp,再创年初以来新低。DR007平均值1.80%,较6月下行9bp,同样是年初以来低点,较7天逆回购利率低10bp。7月作为缴税大月,资金利率继续下行,反映出银行资金供给较为充裕。这可以从两个方面得到证据,一是从央行投放来看,7月流动性仍接近自发平衡状态。税期期间,央行MLF净投放仅30亿元,纳税申报截止日及之后两个交易日,逆回购投放分别为330、150和250亿元,单日净投放未超过500亿元,反映市场资金缺口较小。二是从7月末1个月期限票据利率下行至0.01%来看,7月信贷投放可能未明显加快,这意味着银行资金较为充足,因而在银行间市场融出量维持较高位。
政治局会议新提法:提振市场风险偏好,带动7月下旬中长端利率上行。7月24日,政治局会议提出扩内需、“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活跃资本市场”等。会议新提法较多,提振市场风险偏好,对一二线城市地产放松的预期边际升温,当日和次日,中长端利率出现了5-9bp的快速上行。不过受益于宽松的流动性,这种调整并未持续,中长端利率随后出现小幅修复 。
从交易行为来看,7月基金增持利率债规模为1154亿元,低于3-6月。不过买入信用债1102亿元,较6月的604亿元有所增加。从买入国债和政金债期限来看,7月基金主要买入3年以内和7-10年期限,分别买入587亿和293亿,而中间期限买入规模相对较小。相比之下,6月买入3年以内、3-5年期限占比较高。这反映出7月市场倾向于哑铃策略。
7月以来,利率中枢先下后上,再小幅下行,流动性宽松,而稳增长政策预期升温,使得曲线趋于陡峭。当前地产延续弱复苏,居民仍未出现明显加杠杆的迹象,企业存款活化过程也未加快。经济尚处于复苏早期阶段,债券仍处于牛市阶段,不过市场也开始关注地产和财政政策放松的幅度。
2
短期内关注政策落地情况
对于8月债市而言,重点关注可能出台的稳增长政策,对长端利率或形成扰动。而流动性较大概率维持宽松,对利率曲线整体形成保护。
(一)地产政策落地程度
7月政治局会议提出“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7月31日国常会提出“要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根据不同需求、不同城市等推出有利于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政策举措,加快研究构建房地产业新发展模式”。地产政策如何调整,成为可能影响债市走向的一个重要问题。
后续地产政策对债市的影响,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短期情绪层面的影响,主要是一线城市限购等政策是否出现明显放松。二是政策效果显现后的影响,地产政策放松后,是否带来地产销售和投资反弹,及其对经济的拉动效应,这可能会给债市带来二次冲击。
(二)市场风险偏好或上升
关注市场风险偏好上升,股债跷跷板效应给债市带来的影响。7月政治局会议还提到“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结合其他宏观政策对预期的提振作用,市场风险偏好整体提升,对应风险资产价格出现回暖。如何看待其对债市的影响?
回顾2016年以来四轮股市上涨,我们观察股市、商品和债市的情况,结合当时的宏观经济背景和货币政策来进行分析。
一是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经济强势复苏,股市上涨持续时间较长,利率也经历持续上行。2016-2017年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周期共振上行,国内方面,供给侧改革+棚改+基建重大工程包拉动内需回暖,海外方面,美欧制造业-全球贸易进入上行周期,带动中国出口走强。伴随经济持续回暖,2016年12月货币政策明确调整为稳健中性,2017年1月和3月,央行分别上调MLF利率10bp。在这期间,股市、商品价格持续上涨,而长端利率趋于上行。这背后是经济周期上行的推动,经济较为强劲的复苏延续至2017年末。2017年,是自2011年之后不变价GDP首次出现反弹,复苏持续的时间也超出市场预期。因而在2017下半年,股债商品大致延续前期的走势。
二是2019年1月至4月,经济脉冲式修复,股债跷跷板持续时间较短。2019年4月发布的3月经济数据出现大幅反弹,一季度GDP同比增速提前企稳,明显领先于市场预期。当时市场根据金融底到经济底的传导效应,普遍预期下半年经济企稳反弹。2019年3月的经济反弹,很大程度上受到社融的拉动,在前期降准等政策的推动下,3月社融同比多增1.5万亿元,较市场预期值高出近1万亿元。不过随着3月经济超预期修复,政策力度有所回撤,二季度开始经济再度放缓。对应经济脉冲式修复,2019年2-4月股市出现持续上涨,与商品上涨较为同步,而长端利率的上行主要是在4月份,相对滞后于股市和商品的上涨。
三是2020年4月至2021年2月,疫后经济修复,股涨债跌。2020年二季度至2021上半年,中国经济经历了疫后修复过程,货币政策从疫情期间的宽松中回归常态。2020年3月开始,新增社融同比明显多增,3-5月新增社融同比增量合计5.1万亿元,平均每个月同比多增1.7万亿元,宽信用效果显现。4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转正,5月地产销售、地产投资、基建投资当月同比增速已经基本恢复至正增长,甚至达到或超过疫情前的水平。6月中下旬,监管表态货币政策适时退出,并且提到个别金融领域出现杠杆率回升和资金空转现象,确认了货币政策回归常态。
从2020年6月开始,股债跷跷板效应显现,股市上涨;而利率也相应上行,两者的步伐基本同步。相比之下,由于2020年5-6月海外主要经济体受疫情影响较大,商品价格的反弹要略微滞后于中国股债市场。本轮经济修复持续时间也较久,延续至2021上半年,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国内货币政策并未像2017转向加息,而是回归常态,维持政策利率不变。
四是2022年10月至2023年5月,疫情防控优化,叠加地产政策带来的预期冲击,股涨债跌。2022年11月,疫情防控优化+地产政策放松,经济回暖预期明显升温,表现为风险资产价格上涨、利率阶段上行。期间理财赎回压力显现,在一定程度上放大债市波动。2023年一季度,在贷款投放加快和地方债的支持下,中国经济也出现了类似2019年一季度的经济反弹,二季度同样经济出现了边际放缓。观察股债表现,利率上行主要集中在2022年11月-12月,2023年1月下旬见顶;股市上涨则主要是2023年初,高点出现在5月上旬;铜价走势与股市类似,主要是2023年初上涨,不过高点出现在1月下旬。相比于以往三轮,本轮债市调整相对更早。
通过回顾可以发现,股债跷跷板能否持续,关键还是看经济复苏持续的时间。类似2016-2017、2020-2021的经济复苏期持续时间长,股债跷跷板延续的时间也相应较长。而2019年1-4月、2022年10月-2023年4月经济经历了脉冲式反弹,股债跷跷板持续的时间也较短。因而市场风险偏好对债市的影响,拉长到季度维度,更多是依附于经济基本面,可以结合铜、CRB等商品价格,与经济数据等指标,对该效应进行判断。接下来,风险偏好提振是否持续,很大程度上可能也取决于后续经济基本面恢复的幅度。
(三)货币政策存在降准降息预期,流动性或保持宽松
8月货币政策存在进一步宽松的可能性。7月政治局会议提到“发挥总量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后续仍有降准降息的可能性。考虑到7月下旬票据利率明显走低,指向银行信贷投放可能较慢,部分中小行或通过票据冲信贷额度。如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未大幅超出去年同期,8月可能成为货币政策发力的一个重要时间窗口。而9月跨季前夕,可能是降准的一个时间窗口。
降准降息意在为实体降成本,支持经济修复。关于降准,央行前行长易纲今年3月在发布会提到“用降准的办法来提供长期的流动性,支持实体经济,综合考虑还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使整个流动性在合理充裕的水平上”。由此可见,降准主要是提供长期流动性,使得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而且通过给银行提供低成本的基础货币,提高银行货币创造能力。而降息主要是直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也可以价换量促进融资增长。在降准降息预期发酵的情况下,广谱利率往往趋于下行。
对于后续流动性,我们先简单回顾往年的季节性规律,作为季中月,8月既非缴税大月,也没有跨季压力,历史上资金利率中枢略低于7月。观察过去10年各年8月相对7月的R007平均值变动,有6年趋于下行,平均下行幅度为14bp;而4年为小幅上行,平均上行幅度也为14bp。参考历史数据,8月流动性预计维持宽松状态。不过值得注意的是,2018-2022各年8月的R007平均值,上中下旬呈逐级抬升,从2.09%到2.24%,再到2.37%。今年8月同样需要注意,R007是否呈阶梯式上行。
影响8月中下旬的流动性的因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财政因素重点关注地方债发行。8月是缴税常月,缴税对流动性影响相对有限。7月政治局会议提到“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预计8-9月地方专项债发行将明显加快,大部分专项债额度可能集中在8-9月发行,给流动性带来短时影响。不妨假设新增专项债剩余额度中的80%在8-9月平摊发行,则对应每个月地方新增专项债发行5760.8亿元,这将超过一季度各月的平均值4523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地方专项债发行可能加快,不仅给流动性带来短暂冲击,还给基建项目带来增量资金,带动需求边际回暖,对长端利率形成冲击。
二是信贷投放。8月是信贷投放常月,近年来8月份信贷投放量多在1.2-1.3万亿元,而7月多在1.0万亿元左右,8月相对7月,信贷投放量往往略高。政治局会议提到“发挥总量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8月信贷投放可能边际加快。后续可以通过关注票据利率走向,来推断信贷投放情况。如信贷投放加快,银行为应对短期资金缺口,可能削减在银行间市场的融出量。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后续银行融出规模,也可以间接反映信贷投放情况。
后续也可通过观察央行投放来反推市场资金缺口。今年以来,伴随央行逆回购投放逐渐下降,市场资金利率也在持续下行。这说明在货币政策态度未发生变化的前提下,央行逆回购投放量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市场的资金缺口。对于8月,尤其是税期和跨月前夕,我们也可以观察央行投放量,来反推市场是否存在明显的资金缺口。
3
哑铃策略或相对占优
通过上文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个结论:一是地产政策关注一线城市的政策力度,更重要的是政策落地后的效果。二是市场风险偏好提振,短期股债“跷跷板”对债市情绪或有冲击,但中期仍将回到经济基本面是否出现趋势改善。三是流动性方面,作为季中月,8月既非缴税大月,也没有跨季压力,历史上资金利率中枢略低于7月。
后续重点关注三条线索的边际变化,一是地产等政策落地情况,重点在于一线城市限购等政策的放松程度是否超出预期,以及政策落地后,地产链修复情况,包括地产销售、地产投资和房企的土地购置。二是工业品价格上涨是否持续。6月下旬以来,流通生产资料价格连续四旬上涨,7月PPI环比转正概率较高,叠加翘尾因素推升PPI同比反弹。近期商品价格的上涨,或更多受到预期因素的推动,需要观察需求端是否出现了持续改善。三是信贷投放、地方债发行节奏等因素,是否给流动性带来短暂冲击 。
在结构性复苏预期尚未扭转之前,债市的走势也未出现根本扭转。往后看,短期内,经济基本面仍处于结构性复苏中,市场的关注点在于政策,或同时存在降息降准以及地产政策冲击的两大主流声音,利多利空叠加,在此背景下,久期可以考虑保持中性,2.7%可能是短期内10年国债的上方压力线。
总体而言,逢高配置或是更优选择,可考虑哑铃策略。地方债加快发行的背景下,8-9月政府债净发行规模或均接近1万亿元,供给压力边际上升。叠加政策预期升温,配置窗口期可能会被拉长。结合流动性维持合理充裕,短端利率有望保持较低位,长端逢高配置博弈货币宽松加码,哑铃策略相对占优。
风险提示:
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本文假设国内货币政策维持当前力度,但假如国内经济超预期放缓、或海外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变化,国内货币政策相应可能出现超预期调整。
流动性出现超预期变化。本文假设流动性维持充裕状态,但假如流动性投放少于往年同期,流动性可能出现超预期变化。
财政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本文假设国内财政政策维持当前力度,但假如国内经济超预期放缓,国内财政政策相应可能出现超预期调整 。
利率月报:
二季度债市,防御历史上的3月利率多下行预期摇摆的2月
利率债赔率已低,胜在流动性
已外发报告标题:《利率月报:风险偏好提振,如何影响债市》
对外发布时间:2023年8月8日
报告作者:
刘郁,肖金川
标签: